空心菜的栽培方法
1.栽培季节安排 春夏均可栽培。长江以南,在3~8月上旬播种均可,4月下旬至10月收获。 北方露地栽培应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一般应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6~10月上旬收获。具备控温条件的保护地全年都可种植。 2.整地施肥 空心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丰富而潮湿的土壤为最好。一般要尽量选择地势平坦、腐殖质丰富、灌溉方便、保水性好、杂草少的耕地。每亩地施腐熟的有机质肥料6000千克左右,翻耕并整细耙平。 3.播种 旱地栽培一般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在长江以南,由于春季低温多雨,播种后易烂种,多采用移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栽培。所以,可提前到3月上旬播种。北方地区露地栽培,在4月下旬播种。 地翻耕耙平后,趁土壤湿润及时播种。露地直播可采用条播或点播,条播行距为25~30厘米,点播株距为15~20厘米。播种后应轻轻压实,以达到保墒催苗的目的。一般每亩地用种量约7.5千克。 如果采用移栽方式进行栽培,应在苗高12~15厘米,气温稳定在20℃时进行移栽,行距为20~25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 4.田间管理 用种子直接播种的空心菜,苗高12~15厘米时,及时清除杂草,并要注意适当浇水。至苗高15~20厘米时结合定苗,间拔劣苗杂苗上市,保留强健植株,保留植株的行距20~25厘米,株距12~15厘米。也可将间拔掉的优良苗移植于其他地方栽植。同时开始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采收一次追肥1~2次,以氮肥为主,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每追一次肥,就要及时进行浇水。要经常保持田间湿润,及时清除杂草。 5.采收 空心菜可以在幼嫩时一次性连根拔收,也可采取摘顶梢分批多次采收。一般直播苗30~35天后,株高可达15厘米左右,这时开始定苗间拔采收幼苗。待保留植株茎蔓长至33厘米左右时开始采收顶梢。第一次采摘时保留茎蔓基部两个节;第二次采摘时留下茎蔓基部的一个节(也就是连同第一次采摘时留下的两个节的第二个节一起采下);第三次采摘时从茎蔓基部的第一个节全部采下(也就是连同第一次留下的两个节的第一个节一起采下),促使茎蔓基部重新萌芽。这样就可保持以后采摘空心菜茎蔓粗壮,品质优良。移栽苗生长较缓慢,采收期稍晚些,但植株较粗大,只能选择摘嫩梢多次采收法。可采收3~4茬,亩产约5000千克。如果采取一次性收获幼苗的栽培方式,亩产约1500千克。 如果采取多次采收法,采收时应注意,采收方法要得当,以免将植株连根拔起或松动根系而造成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产量。 6.留种 空心菜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易开花结实。在北方长日照地区不易开花结实,留种比较困难。有些品种在长江流域也不能开花,或开花不能结实。对空心菜不能进行有性繁殖留种的地区或品种,可采取茎蔓扦插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在可以进行有性繁殖留种的地区,最好选用旱地在6月份进行扦插,扦插必须在小暑后5天内插完。做种用的茎蔓必须适当控制水肥,让其老化,种蔓长33厘米左右。行距25~33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花和灌浆期不能缺水。每亩可收种子80千克以上。如采取立支架引蔓,收种量可成倍增加。也可就地留种,但效果不佳。种子收获晒干后储藏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7.病虫害防治 空心菜常见病害为白锈病。发病时叶面产生白疱,茎蔓上起疙瘩,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是:及时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从预防的角度来讲,一要注意轮作;二是留种时应选择保留健康无病害植株。 常见虫害有卷叶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可用25%的速灭杀丁2000倍液雾喷防治。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