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科技工作情况及2010年科技工作展望

2009年科技工作情况及2010年科技工作展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19 字体大小:

州科技局

 

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州科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湘西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09年科技工作回顾

全年共组织实施州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7项,其中国家项目19项、省级项目56项、州本级项目62项;科技部门投入引导资金3400万元, 比上年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96亿元,较08年增加29.4%出口创汇3693万美元。截止去年11月,全州共申请专利283件,比08年全年申请量递增51%,获专利授权118件,比08年全年授权量递增237%,实施专利技术128

(一)建立厅州科技会商机制,上下联动共建创新型湘西

519,省科技厅与州人民政府科技工作会商协议书签订仪式暨厅州会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和州委副书记、州长叶红专共同签署《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科技工作会商协议书》。会上省科技厅和州人民政府围绕我州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特色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等合作重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确定了锰资源深度高效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的调研与论证、钒氮合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猕猴桃根活性成分提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超级稻新品种金优“217在孟加拉国的示范与推广等10个推动项目,并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措施。厅州会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州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把我州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湘西,必将对建设创新型湘西和创新型湖南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突出科教兴州战略,以产学研结合推进创新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促进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见》、《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并于 12月17组织召开了全州产学研结合创新暨科技兴州表彰大会,邀请了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专教授共50多人,表彰奖励了10位“科教兴州奖”、50位“科教兴州先进个人”,部署和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州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完善和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提升我州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召开了州政府专家顾问座谈会。会后,部分专家到企业、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指导,进一步推进了我州产学研结合创新步伐。设立了产学研结合创新专项计划,提出了3年达到1500万元的目标,并在科技创新引导专项中安排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资金500万元,截止目前全州产学研技术对接项目已达103

(三)着力科技支撑和引领,进一步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促进科技发展环境优化。一是科技研发经费预算逐步提高,州本级科技研发经费预算达到700万,比去年增长24%。二是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专项。今年组织实施了专项项目37项,并对去年专项项目进行了检查,大部分进展顺利,实施效果很好。三是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州共有128件专利技术得到实施,新增产值21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创汇2755万美元。

着力项目带动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州突出以项目带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已有友丰锰业、三鑫锰业、振兴化工三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东锰集团“无硒高纯电解锰及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经过近两年的攻关,首创焙烧法生产技术,成功解决胶体硅、硫酸根等除杂难题,经科技部专家验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着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科技发展。2009年以来,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和重大技术难题,通过认真考察、论证与筛选,共向上组织申报农业科技项目31项,获得立项25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2项,争取项目资金499万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试点和“12396”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上传各类信息1780 余条,接听农户电话730余次,处理有效咨询电话400余次,充分发挥了“12396”科技服务热线为农民排忧解难的作用。重点开展了柑桔、猕猴桃、杂交玉米、超级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加强科普宣传力度。2009年以来,我们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参与“全省企业服务年”、“科技服务小分队”等活动,围绕我州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开展农民健康生活、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等十大科技促进行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共派农业科技特派员676人,进驻374个乡()、村和企业,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40个,投入项目资金4837.5万元,建立示范基地151个,吸引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13万人,科技特派员服务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2元,人均纯收入增幅达9.8%,呈现了产业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获利的多赢局面。科技特派员模式研究成果被评州科技进步一等奖龙山县科技局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四)突出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四个文明建设

20093月份以来,我局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突出,多次得到州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州委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到目前为止,整改方案中规定今年完成的12项任务,已完成全部完成,6个中长期任务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我们结合机关作风评议和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把党风廉政建设、工青妇工作、民主法治建设、政治理论学习、行风评议、厉行节约、小金库治理等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自查自纠和积极整改,突出树立了科技系统“爱学习、讲团结、能战斗”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学习、服务、管理、人才、和谐、廉政等理念的认同感,四个文明建设有条不紊,龙山县和泸溪县科技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和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单位,彭烟侠同志被授予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个人。

二、2010年科技工作展望

2010年,全州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湘西”目标,坚持“一化三基”发展战略和“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发展思路,以厅州会商为平台,以产学研结合推进自主创新为重点,集成科技资源,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目标: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80项,开发新产品10项;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合作社、“12396星火科技户联网等3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建立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000亩,完成科技培训10万人次;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推进产学研结合,州校(院)对接科技项目达105个以上;科技招商引资和银企融资力争有较大突破,专利申请量较上年增长10%以上。

(一)突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全面推进州校科技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承担国家、省、州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逐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州校科技合作。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培养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由技术创新向管理创新、结构调整、战略策划等方面发展。积极组织好州政府专家顾问、校企技术对接等活动,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实现产业化。

二是积极推进厅州会商制度。积极筹备省科学技术厅与州人民政府第二次会商会议,认真组织实施锰资源高效清洁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的调研与论证、猕猴桃根活性成分提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组织好武陵山区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开发利用项目的调研、论证和申报工作,力争在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特色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着力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战略需求,选择若干骨干企业与省内外具有科技优势的高校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建好“湘西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础上,今年要积极筹建特色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战略联盟,推动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

 ()突出抓好科技项目实施,努力破解制约我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一要切实加大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力度。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结合我州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凝炼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今年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部省会商的“武陵山区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争取,以及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报省的重点项目,要加强项目的论证与包装,加紧向上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支持,力争在争资上项上有大的突破。

二要精心组织实施好三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引导专项、产学研合作引导专项和湘西科技开发专项是今年科技项目实施的重头戏。要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现代农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突破一批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惠及广大民众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引导专项重点支持中间试验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低品位碳酸锰矿浮选、二氧化锰矿还原焙烧应用上,在钒、磷、镁等战略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在特色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和大宗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产学研合作引导专项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争在锰锌铝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湘西科技专项重点实施州校合作示范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特色资源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培育发展科技企业和重点产业。

三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的监管和结题验收工作。 “十一五”期间的州本级科技项目要严格按照科技项目合同,进行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凡是没有通过中期评估的科技项目要终止,没有结题的项目实施单位不得申报新的科技项目。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抓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加强经费监管,建立项目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制度,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对于已经取得成果的科技项目,指导企业搞好专利申请、成果申报和技术推广,加强科技成果的培育、鉴定与奖励工作。

 () 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原则加快我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实施锰、锌、钒、光伏和生物等五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整合,促进优质资本、战略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传统产业做精、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大力扶持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湘西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制度,力争湘西锰精深加工产业化基地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培育认定工作,认真落实财税、金融、政府采购、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的支持,同时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及风险投资相结合,加紧与省高新创业投资公司衔接,争取联合设立封闭式直投基金,解决我州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重点(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新兴信息产业、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航空航天产业),我州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重点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地区科技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志。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开展优质高抗超级稻、南方超级玉米等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柑桔、马铃薯无病毒种苗繁育与推广,优质茶叶、百合等经济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开展草食牲畜集约化养殖、名贵鱼网箱健康养殖等技术研究与推广,推进优质种苗基地和商品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畜牧水产业。

二是抓好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开展猕猴桃、虎杖、杜仲、葛、辣椒等特色植物资源标准化栽培、功能性成分提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天然香精香料、生物能源、药物中间体和新型中药产品,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和产业集群,带动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

三是抓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行农村科技合作社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12396星火科技户联网覆盖范围,加强科技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突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一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重建  等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开展锰、锌、钒、镍钼等矿产品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引进、集成与创新,培育一批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要发挥科技对文化、旅游、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历史文化村镇规划保护技术标准的研究与示范,建好风凰、里耶历史文化古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地方病的早期预测、发现、诊断、治疗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抓好保靖县知识产权示范和花垣、吉首两个县市的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实施效率。认真抓好地震预测预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要大力推进科普宣传工作。面向企业创新、农民创业和青少年素质培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科普活动,重点抓好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十周年纪念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强科技信息的收集、编辑与服务工作,办好《科技工作情况》、《湘西科技信息》等科技期刊与简报,建立现代科技服务中心。

(六)突出科技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要树立服务理念,从过去更多地强调资源配置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过去更多地强调垂直管理到上下互动。要树立市场观念,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激发广大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二是切实转变职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从具体项目管理向全局性管理转变,进一步强化战略研究、规划安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等宏观职能;从具体的事务中超脱出来,善于谋全局、抓大事,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手。要深入调研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充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使科技更好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方式。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坚持按照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办事。要善于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科技领域与其他领域、科技系统内部等之间的关系,形成资源整合、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局面。切实巩固和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支持基层科技部门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充分发挥县级科技部门的重要桥梁作用。

四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在全州科技系统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为民、清廉、务实的要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机关党建、行风评议、软环境治理和四个文明建设等工作,努力建设廉洁、严谨、团结、务实、高效的科技机关和科技队伍。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